你贊成高中恢復留級制度嗎?為什麼教育部的官員會想出這樣的辦法?
這辦法有用嗎?這個辦法到底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?

今年八月大學錄取放榜後,台灣的媒體開始大幅報導「七分上大學」事件,引起民眾的反感,接下來就是逼迫教育部必須對此一事件負責。此時,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「教改」,「七分上大學」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,滿腦浮現一堆問號:「為什麼會考七分?」「哪個學校會收到七分的學生?」「哪個科系會收到七分的學生?」「考七分的到底是誰?」「他到底會不會來念?」就這樣,台灣民眾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,官員忙著澄清想對策,家長急著想知道未來的政策為何,孩子則擔心將來讀大學的出路究竟好不好……等等。

各彈各調

不論是誰,面對這樣的問題,都會有他自己的一套解讀方式,解讀的結果,有對也有錯,就看你從什麼角度來解讀。首先,從大眾的立場來看,贊成恢復留級的會希望改更大學素質不佳的觀點,從反對的角度來看,會說社會大眾不願看到高中生的壓力從解放又變成加重。其次,從老師的角度來看,贊同的希望能刺激學生努力用功,反對者不認為不用功的人留級之後還會繼續用功,且留級的學生心理上的壓力以及對其他學生的影響,都會讓老師不敢恭維。最後,從教育部官員的立場來看,他們必須權衡老師、學生、大學教授、媒體、長官、以及社會觀感……等等的角度去處理。

 

問「五個為什麼」

單純看問題等於沒看,從這樣的事件,我們可以練習來問「五個為什麼」,當然,不一定非得回答五個,重點是多問幾個「為什麼」。例如:為什麼大學會搞到七分就錄取?回答這樣的問題,首先看你從哪個角度在回答,如果是教育部,答案若是「因為高中生不用功」,整個回答的取向就會變成歸罪於外,若教育部繼續問下去,「為什麼高中生不用功?」答案就很容易導向「因為高中取消了留級制度」。如果從內省的角度來問,就會回答到「因為大學及各系所的過度開放」,繼續問「為什麼大學系所會過度開放?」「因為要解決升學壓力的問題?」,接著問「為什麼學生會有升學生的壓力?」「因為建立聯考制度造成的」,再來問「為什麼要建立聯考制度」「因為要建立公平競爭的升學管道」,最後再問「為什麼要建立公平競爭的升學管道」「因為整個社會對讀書改變人生的信念」。

信念默默地影響著我們

根據教育部的統計,民國九十六年的大專學生人數為民國六十五年的四點五倍,而九十六年學校家數與六十五年比較,也成長了一點六倍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,會受到「讀書至上」、「升學至上」的影響,因此,學校一家一家開,想升學的人愈來愈多,社會上,也愈來愈不能接受學歷低的人,老師在教書時,多了一番壓力,進而他們會去鼓勵想念書的人,最後,也放棄那些一時不想念書的人。想想看,考上七分的人,他是何其無辜,整個社會把他當成毒瘤在對待,他受到社會的壓力,變得也不敢去面對,「七分」僅代表他的過去,不代表他的未來,整個社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變得反應過度。回頭想想看,恢復高中留級制度,真的又能代來什麼改變嗎?留級制度落實後,就難保不會出現另一個七分的問題嗎?因此,如果只是在問題的附近找解,長期來看,問題不但難以解決,甚至可能會愈治愈糟,值得深思。

 

慎思群創力 總經理 李世珍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ns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