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戴士杰

我的合夥人,同時也是學長陳教授,是個頭腦清楚而且頑固的傢伙。 他本來也不太信這玩意,認為這不過是另一套人格分類的東西,知道了類型又能如何。聽到我姪女的案例後稍微有點興趣,後來我才知道,他的孩子也是讓人頭痛到 不行,幾乎每學期,他們都會被學校老師電召到校去善後,據說已到學校電話恐懼症的地步了。沒想到他開始研究之後,發現了正確對待孩子的方法,讓孩子各方面 的表現大幅改善,從一個國小畢業只能拿安慰獎的學生,到不用補習竟能順利考上建中。(都上新聞嘍~至於他們家孩子是什麼思路類型,就保密一下吧。)

 但此時陳教授拋出一個關鍵問題,「如果這套方法只有你用的準,那就沒有推廣的價值了。」 

  的確如此。 

  這套方法最可怕的就是可以知道一個內心的思考習慣,那是外表所看不到的。但我,甚至國外的理論創始人,或多或少都還是用「猜」的,要不就必須透過很多的討論、互動,才能深入了解一個人的類型。但是,除非那個人的行為非常的典型,否則,只要稍有壓抑,就很難看出來。 

  成年人會修正自己的行為,所以城府越深的人,越難看的出來。小孩子有時認知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,也完全無法用詢問的方式去了解。如果沒辦法克服這兩個難關, 這套方法就完全沒有商業價值,也無法幫助更多的家長。換言之,只有我具備這種能力,就跟江湖術士的沒兩樣,而且到底真相如何,只能隨我去講。

 更糟的是,江湖術士會一些詐騙的口語技巧(例如冷讀術),我還年輕,我並沒有閱人無數(聽起來酒店小姐還比較厲害),所以如何「看人」,還真的是我從理論學習而來,並非靠著經驗累積。

 陳教授不愧是治學嚴謹的人,我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收集學術相關的研究,有兩個重大的發現,第一個發現是過去國外的研究機構有研究過聲音和人格方面的研究,只 是不能夠準確的測出各型。另一個發現則是,在神經科學、賀爾蒙研究、幼教理論等各方面,都有類似的論證,但是都跟人類動態學一樣,有它的長處,但是卻不完 整。最後,我們就取眾家之所長,保留實證上證據確鑿的部份,重新創出一套被稱為TPD的理論,他是由三個英文字「思考、過程、動態」所組成,強調這套東西是了解我們腦中的思路,還且呢,這條路還是活蹦亂跳的,動態的。

 打個比方就是,TPD研究的是一個廚師做菜的過程,也就是食譜。了解食譜就能動手做出美味的菜,所以被稱為「動態」。而一般的問卷研究只是分析菜的成份,例如多少的油、多少的肉。分析菜的成份並不能把菜做出來,所以就是「靜態」的。

 研發音頻辨識的過程,真的比大海撈針還要難。雖然現在已經能做到語音辨識的功能,但是從聲音中找出一小段有用、可以辨識的密碼就非常非常的困難。我必須找一些熟識的人當我們的樣本,並且去辨識這些人的思路類型,然後再由陳教授從他們的錄音檔中歸納出不同思路類型的音頻碼。這中間的困難度高到難以想像,人類可用的聲音頻率從55000Hz非常的廣泛,到底要取哪一段頻率?要用甚麼分析方法?如何計算以歸納出音頻數碼?都 是不易的抉擇。除此之外,錄音器材、軟體、麥克風、錄音環境等也都會影響到歸納結果。後來,發現原先使用的聲音分析軟體並不具備所需要的分析功能,於是, 我們只好暫停下來,誠聘能夠協助撰寫分析軟體的工程師。本以為搞聲音的專家應該不少,可是卻苦尋無人。幸好,陳教授工友兼校長、動手與動腦的本事都會,最 後軟體的開發也由他搞定。

   要分辨人的思路類型其實並不容易,有時候,難免看走眼,那時候就不知道到底應該懷疑我,還是懷疑陳教授的音頻碼。 研發的過程,每天都在自我懷疑、天人交戰啊(難怪電影裡的科學家看起都怪怪的,那陣子真的快瘋了)。

  就這樣,不斷的從客戶、學生、小朋友的樣本中累積、測試,終於最後讓我們找出了大部分的聲音頻率,並且測試門檻可以拉低到幼稚園中班,讓它的實用性大幅提昇。

 光測出來還不夠。陳教授還想了個有點殘忍的服務方式,也就測試完之後,除了有一些手冊讀物外,還可以預約一對一的解說。

 

換句話說,家長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詢問,而我卻無從準備起,全憑真功夫。身為解說者,我手中只有家人的TPD思路類型資料,其他都沒了。

我必須從和家長互動的些微線索,搭配對思路類型的了解,幫家長找出問題,而且我必須對聲頻測試具有絕對的信心,因為即使小孩子隱瞞了一些事情沒講,甚至家長不了解孩子平常在做些什麼,只要TPD沒測錯,一切問題都可以找出答案。

(作者為慎思顧問公司副總經理,中山大學企管博士候選人)

更多好文請上TPD思路類型網站 http://www.tpd.com.tw

arrow
arrow

    sens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