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打敗不景氣,首重觀念的改變】

中山大學企管系講師/慎思 總經理 李世珍

 

最近,常提到朋友提起,景氣如何不景氣,生意如何大受影響…。是的景氣或許不景氣,不景氣中也有景氣好的生意,而景氣中也有不景氣的生意。不論是在景氣好中生意不好,或是景氣不好中生意不好,都正好是可以讓人重新檢驗你的觀念,我們稱為「經營假設」。經營假設影響了經營者的決策,如果經營者不知道自己的經營假設,就很難連結決策與結果的關係。因此,經營者在制定任何決策時,都應該想清楚自己的「經營假設」,並且小心去求證。

 

為何要做降低成本的決策?

 

舉例而言,迎戰不景氣,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降低成本,成本降低是想解決「維持利潤」的問題。假設成本真的如願降低,下一個問題將會影響到下一季利潤的增加。問題是,難道經營者不知道嗎?第一種可能是,他不知道,因為根本就沒往後面想;第二種可能是他不知道,因為部屬沒能甚至不敢告訴他;第三種可能是他「絕對」知道,只是目前經營遭遇困境,他「不得不」做此決策。然而,更可怕的事,如果經營者沒往後面想,如降低成本的副作用、後遺症等,就很難連結前後所發生的因果關係。

 

降低成本的後遺症:

 

經營者常見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包括:砍、減、換、提。「」就是把原本要做的事停掉,如砍預算(研發、訓練);「」就是把原有的標準降低,如減少人力、降低品質;「」就是把高費率換成低費率,如換外包商(保全、清潔公司);「」就是提高使用率,如提升效率、利用率。不論是何種降低成本的方法,都要思考你所降低的成本項,會不會因某些副作用或後遺症的影響,而使得其他成本隨之增加。例如:當你換了外包商,還得增加適應期間的成本支出,包括教育成本、溝通成本、出錯成本…等等。

 

重新反思「降低成本的觀念」:

 

降低成本可說是「必要之惡」。而非做不可的情況下,經營者也該重新反思這個觀念,不妨連問自己「幾個為什麼」。例如:為什麼要降低成本,因為成本有過度浪費;為什麼會有浪費?因為缺乏良好的調節機制?為什麼會缺乏良好的調節機制?因為做事的方法與觀念不正確…。在「問為什麼」的方式探索問題時,特別要注意,角度上一定是內找的,而非歸罪於外的。如果,經營者平時就能以反思觀念的方式不斷調整步調,就不會走上這條「必要之惡」,因此,不妨邀請您的經營伙伴,坐下來好好反思與探索。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ns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