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月讓我們來重新溫習一門重要的學問:心智心理學(Psychology of MindPOM),心智心理學在學習型組織的落實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,在人際的互動中,即使你有再多種技巧、訓練,都抵不上一件嚴重的事情:情緒的失控。一旦情緒上來了,什麼左手欄、推論階梯、五項修練都會被拋諸腦後。由於瞭解情緒是人類不可避免的一項難題,我們也必須要透過心智心理學找尋處理更好的情緒處理方式。

心智心理學的來源源自於班克斯(Sydney Banks),他是非常有名的哲學家、心理學家、和詩人、小說家,在台灣卻鮮少能找到他的作品,他從1973年開始任教,強調所謂的「三個原則」是人類所有問題的解答,後來與兩位心理學家Roger MillsGeorge PranskyBanks一同創立了POM這門學派。有許多有名的心理學家或顧問都根據他的理論,發展出許多的應用工具,來幫助不同領域的人。例如,婚姻出現問題、讓酒鬼、黑幫老大或社會邊緣人重新找回新生。這些理論其實大家都不陌生,像是台灣有一套暢銷書「別為小事抓狂」也是根據這個理論發展出來的。除了心理諮商領域外,有一位學習型組織的專家Keifer把這套理論帶到了團隊學習和創造力之中。透過他的方法,我們發現要達到團隊的創造力變的可能了,而不再只是困難重重的幻想。而且這一套方法更加珍貴的地方在於,你可以從你自身開始改變、創造,最後影響他人,不需要團隊中的每個人都上過課才有作用。

回到心智心理學的介紹,Banks發現現在的心理學,既不談心,也不談論靈,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證的科學方法去研究行為,試圖反推心理的狀態。在Banks的論點中那是錯誤的,因為那是問題的下游。比如一條河,要是污染出在上游,我們即使在下游拼命防治,污染的行為還是會不斷發生,所以只要瞭解這條河運作的方法,你就能夠把你生命中所有不好的行為都徹底改變,例如看你的另一半不順眼、生活壓力、負面的情緒、甚至是缺乏創造力,都可以得到改善。當然這並不是說任何心理治療都沒有用,只是當病情抑制之後,還需要解決本問題。

那麼到底這條心靈的河流是什麼樣子的呢?根據Banks的說法,你必須先瞭解三個原則:MindConsciousnessThought,我們目前沒有比較妥切的翻譯,大概可以翻譯成心、意、念。心指的是智慧,形成一切的能量,意指的是讓你察覺的能力。念,則是像船的舵一樣,他要你東你就東,要你西你就西。用中國的話來講就好懂了,就是觀念,或是放慢生活步調這本書裡講的思想,這是同一個字,只是翻譯的問題。

Sydney最強調的,就是念頭(thought),他甚至稱呼念頭為失去的連結(missing link),是人們一直在追求尋找的謎。人只要瞭解自己的世界是由自己的念頭構成的,就有辦法去改變你的世界。

 

我們這裡引用別為小事抓狂中的一個練習當作例子,請你把他當作座右銘練習看看:當你為了某些事情過不去的時候,試著想下面的句子:「一年後你還會在乎這件事情嗎?」你只要把目前所面對的情況,假想成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,而是一年以後的事情。然後再問自己:「這個情況真的有我所想的那麼嚴重嗎?」目前可能如此,可是將時間拉遠來看時,就不是這麼回事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ns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